专 栏

首 页

专 栏

课程思政建设成果巡礼(一)|“艺术+思政”融合育人 打造课程思政示范高地——美术与设计学院课程思政建设风采

来源:     作者:    编辑:chen    发布时间:2025-04-24 11:38    点击数: Views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出台《广州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组建了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构了学校、学院、教师“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运行机制和“5+N”建设模式。目前,我校已获批广东省课程思政改革示范高校和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8个,示范课程16门,示范课堂21个,建成了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平台及课程思政案例库,立项建设了一批市级和校级课程思政示范中心、示范专业、示范课程、示范课堂、优秀教师。为展示各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进展成效、经验成果和先进典型,现推出课程思政建设成果巡礼,供互学互鉴。

本期推荐:

“艺术+思政”融合育人 打造课程思政示范高地 

——美术与设计学院课程思政建设风采

美术与设计学院坚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校和示范中心建设为引领,充分发挥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的标杆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探索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浸润式艺术人才思政教育”模式。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党委统筹、院系主抓、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通过组织专题辅导、教学观摩、工作坊等活动,开展教师培训,覆盖全院教师;实施“传帮带”计划,资深教授结对指导青年教师,助力教学能力全面提升。

一、课程思政体系构建:打造“四位一体”育人模式

1. 示范引领,树立标杆

示范项目全覆盖。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覆盖全学科专业。其中,《产品设计方法学 》《基于红色主题的景观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等课程获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建设。

基地建设拓新局。2024年与南沙区铁英学校共建“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基地”,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与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合作打造“红色艺术创作人才培养基地”,形成“馆校协同育人”新模式。

2. 课程融合,润物无声

“三法三阶”教学法。创新“经典作品教学法”“艺术家案例分析法”“传统文化教学法”,通过“艺术作品—艺术人物—艺术事件—价值认同”渐进式路径,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例如,《工艺基础(陶艺)》课程通过分析广绣传承人技艺故事,引导学生领悟工匠精神。

“红旅融合”实践课:依托“红色文化轻骑兵”品牌,组织师生赴广州起义遗址、海丰麒麟舞之乡等地开展研学创作,完成红色主题设计作品224件,展览参观量超11万人次。

二、特色亮点:打造美术专业思政育人品牌

1. “四体八面”镜像思政路径

首创“教师队伍、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实践育人”四维联动机制,构建“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维目标体系,覆盖专业教育全链条。典型案例:

《红色力量:激活党史中的漫画,学习漫画中的党史》(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以百年党史漫画为主线,15期《漫画史 一刻钟》,课程在各大平台播出后,引发社会热点,有上千人购买该课程,赢得超过5万的点击收听数量。《专业考察与写生》(美术学专业):组织学生考察传统文化遗存、红色革命基地等,提高同学们对基层人民劳动生活、民族传统文化、民族审美、红色革命环境的认识。在“赤子之心”2017年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艺术作品巡展中,同学们就是在此课程创作中入选了5幅作品,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此后在省和国家级展览中,获奖二十余幅作品。

2. 校地协同,服务地方文化传承

非遗活化工程。开展“广绣技法”“传统工艺美术”等通识课,累计培养非遗传承人200余人;参与“新疆少数民族刺绣研培项目”,助力民族文化交融。助力乡村振兴实践,组织学生为汕尾麒麟舞、海丰英歌舞设计文创产品。

三、育人成效:彰显思政教育实效

1. 学生成长成效显著

竞赛荣誉:近五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奖项218项(22年、23年的数据)。举办红旅设计大赛:展示相关作品,包括视觉传达设计、环境及城乡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先锋艺术设计等类别。以赛促学,增强学生对专业能力的提升。

2. 科研与社会服务双突破

科研成果:近五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近5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6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6项,省社科基金25项,其他各类项目21余项,发表论文227篇,著作37部,获得国家专利60项。(2023年数据)

社会影响:开展美育浸润行动,为广州中小学设计“非遗进校园”课程;“红色文化轻骑兵”活动累计服务群众超5万人次,相关报道获《学习强国》《人民日报》等平台转载。

五、未来展望:构建数字化思政育人新生态

1.数字化资源建设:开发“VR红色艺术馆”“AI思政创作平台”,实现沉浸式学习。

2.品牌深化行动:扩大“红色文化轻骑兵”覆盖面,计划三年内完成全省100所中小学校美育帮扶。

结 语

美术与设计学院将以此次推介为契机,持续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努力打造“艺术+思政”育人标杆,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广大力量!




下一条:【以“蓝色匠心”育时代新人】名师风采展示(十)

邮编:510006        邮箱:webmaster@gzhu.edu.cn

通讯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移动网站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

广州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1999-2021      粤ICP备 050088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