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本科课程建设质量与课堂教学水平,学校已立项建设41门智慧课程知识图谱。本期推出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罗志华教师团队打造的《数字化建筑设计基础》智慧课程,我们一起看看“AI+建筑”是如何改革传统教学的。
一、行业变革驱动教育创新:数字化设计已成未来建筑师的“必修课”
当前,建筑行业正经历从传统设计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的深刻变革。BIM技术、参数化设计、生成式AI等新工具的涌现,推动建筑设计从二维图纸到三维协同、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跨越。面对这一趋势,罗老师团队依托学院在华南地区的学科优势与行业资源,以“培养数字时代建筑领军人才”为目标,深度融合行业前沿技术,通过“AI+任务式教学”创新模式,构建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到行业的完整能力培养链条。
课程核心价值:
就业竞争力:掌握AutoCAD、Rhino等工具及参数化设计思维,学生可无缝对接大型设计院、数字化工作室及智慧建造企业需求;
学科交叉性:融合建筑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管理,培养兼具创意与技术复合型人才;
行业前瞻性:引入生成式设计、AI辅助决策等前沿议题,助力学生抢占职业发展先机。

《数字化建筑设计基础》课程页面
二、顶尖师资+行业资源:打造产学研一体化教学高地
课程负责人罗志华老师身兼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注册城乡规划师、广东省城市建筑学会副会长等职,其团队与华南地区建筑设计院、工程数字化企业保持深度合作,将真实项目经验转化为教学案例。
师资与资源三大亮点:
双师型团队:团队成员兼具学术研究与工程实践背景,近三年主导完成多项数字化设计社会服务项目,涵盖村庄规划、城市景观设计等领域;
行业智库支持:联动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广州市建设科学技术委员会建设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等平台,实时引入行业标准与技术创新;
科研成果转化:团队研发的“面向异形建筑的BIM参数化设计及分析方法”等成果已应用于课程案例库,实现科研反哺教学。
三、AI赋能教学:重构“学-练-评”全流程智慧化体验
课程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以“问题图谱”为核心,构建“任务驱动+AI辅助”的全新教学场景,实现个性化学习与精准能力提升。
1.问题图谱任务式教学:让学习直击行业痛点
课程将建筑设计流程拆解为“需求分析-方案生成-技术深化-成果交付”四大模块,每个模块对应行业真实问题图谱。例如,在“参数化立面设计”任务中,学生需通过Rhino+Grasshopper完成从形态生成到构造节点优化的全流程,同步解决“设计创意”与“工程落地”的双重挑战。

问题图谱——任务式教学

“参数化立面设计”学习资源推荐与路径规划
2.AI备课助手:让教学更高效、更精准
智能教案生成:教师输入教学目标后,系统自动推荐关联案例、技术要点及行业规范;
PPT一键美化:教案内容可同步生成结构化课件,并适配建筑学科视觉风格;
动态资源库:集成BIM标准族库、经典参数化脚本等资源,支持教师按需调用。

AI备课助手
3.AI陪练系统:个性化学习路径的“数字导师”
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后,系统基于知识掌握度生成“能力画像”,并推送定制化训练方案:
薄弱点强化:针对三维建模效率低的学生,AI陪练提供快捷键训练与拓扑优化专项练习;
高阶挑战:为学有余力者开放生成式设计算法、AI辅助渲染等进阶模块;
实时反馈:设计成果自动比对行业规范,如平面图标注完整性、模型轻量化程度等。

AI陪练系统
四、未来展望:构建建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广大样本”
随着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技术的爆发式发展,《数字化建筑设计基础》智慧课程将持续迭代:
虚拟教研室:联合国内外知名高校,开展跨校数字化设计联合课题;
XR沉浸课堂:通过VR技术模拟复杂建筑场景,实现“结构力学可视化”“空间声学模拟”等教学创新;
产学研协同平台:与Autodesk、广联达等企业共建认证体系,助力学生考取建筑设计行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结语
《数字化建筑设计基础》智慧课程助力青年学子应用智能时代的数字工具,在参数化建模中构建空间智慧,在算法生成中探索形式美学,成长成为智能建造时代的先驱实践者。让我们与数字时代同行,共同开启智能建造新纪元!
欢迎关注【广大教务】公众号,获取更多课程创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