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 栏

首 页

专 栏

【三维实践,思政育人】名师风采展示(八)

来源:     作者:    编辑:chen    发布时间:2025-04-03 08:34    点击数: Views

编者按:

广州大学教学名师奖评选旨在表彰师德高尚,为人师表,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教学效果好,学生评价高,同行专家认可,在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日前组织的第八届校级教学名师奖评选,共评选出10位教学名师。

为充分发挥校级教学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特推出“广州大学名师风采展示”系列专题。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近外国语学院王晋军教授,感受她如何以语言为桥、以智慧为帆,引领学子逐梦远航。

名师简介

王晋军,教授,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广州良师”特聘教授,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作为中国生态语言学与功能语言学领域的领军学者,她以跨学科视野推动学术创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语委重点项目1项,在SSCI、A&HCI、CSSCI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著作7部,合译英汉词典3部,研究成果多次荣获省级以上奖励。

学术之外,她更以“师者”身份深耕教育一线,兼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生态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广东省外国语言学会副会长等职,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学科发展。她连续三年带领学生斩获广州大学本科论文创新奖,指导的研究生论文多次获评云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和云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更在全国“田家炳杯”教育硕士教学技能大赛中屡获“优秀指导教师”殊荣。

教学事迹:以本为本,教研相长

自执教以来,王晋军教授始终坚守本科教学一线,出版《语言学学习指南》等教材及论著7部,主讲的《语言学概论》课程从云南高校精品课程起步,逐步升级为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并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一流课程评选。这门被学生称为“语言学的智慧密码”的课程,以深入浅出的讲解、前沿案例的融入和互动式教学模式,打破了理论课的枯燥印象。

王晋军教授以“教研相长”为核心理念,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语言学导论》一流课程建设”,牵头广东省本科高校质量工程项目“高年级英语理论课程教研室”,并深度参与省级、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英语)建设。近年来,她更将教育数字化作为突破口,以知识图谱构建教学新形态,获评广东省高校教育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三等奖,实现了理论课程可视化、模块化教学的新突破。

创新育人:三维实践,数智赋能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王晋军教授始终践行这一理念。她创新提出“三维实践教学模式”,通过“课堂研讨—课外项目—社会实践”的立体化培养路径,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论认知。在课堂上,她以工作坊的形式带领学生讨论分析中国的语言规划;在课外,她指导学生开展“港澳语言政策与语言能力调查”“少数民族语言保护研究”等课题研究;在社会实践中,她组织学生参与社区英语义教和乡村振兴语言服务项目,让知识走出书本,赋能现实需求。

王老师在课堂上开展小组讨论

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场景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她率先将数智技术融入教学:利用语料库工具开展实证研究训练,借助可视化知识图谱促进知识联结、提升学习效能。这种“技术赋能+人文关怀”的模式,让学生在掌握前沿工具的同时,始终保持批判性思维。

《语言学导论》课程知识图谱

王老师授课中

思政育人:立足湾区,培根铸魂

王晋军教授坚持将“家国情怀”深植专业教育。她首创“思政项目式教学(IPPBL)”,以湾区发展需求为导向,设计“岭南文化传承传播”“红旅语言服务”“老年语言服务”等实践项目,引导学生思考语言与国家战略的深层关联。这种“专业+思政”的融合成效显著:她的学生不仅活跃在广交会国际志愿服务等平台,更有多人选择投身边疆教育,参与“国家语言能力提升行动”等援疆服务项目。

学生参与广交会国际志愿服务和援藏支教

结语

二十六载春风化雨,王晋军教授用智慧与情怀诠释了“大先生”的深刻内涵。面对未来,她充满期待:“我希望培养的,不仅是精通语言的人才,更是心怀天下、勇于担当的‘文化使者’。”这或许正是教育最美的模样——以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以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在时代的浪潮中,托举起更多年轻的生命走向辽阔天地。

上一条:数智赋能,跨界融合 | 《西方文明史》多模态教学创新与个性化学习实践 下一条:思政铸魂,数智赋能 | 《媒介政策法规与伦理》智慧课程开启传媒教育新范式

邮编:510006        邮箱:webmaster@gzhu.edu.cn

通讯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移动网站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

广州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1999-2021      粤ICP备 050088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