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本科招生

首 页

2023本科招生

报考必读!广州大学2023年本科招生简章发布!

来源:     作者:    编辑:chen    发布时间:2023-06-19 16:23    点击数: Views

仲夏之初,是编织梦想的季节

夏天的炙热抵不过青春的炽热

在广大,开启追梦的旅程

   在广大,成为更好的自己!



13D7B





6月19日,我校举办2023年普高招生新闻媒体通气会。校党委书记、校长魏明海介绍学校本科人才培养举措亮点等情况,招生工作负责人介绍2023年我校普高本科招生计划。




19A96  

▲普高招生新闻媒体通气会现场




FF42  

▲校党委书记、校长魏明海

介绍学校高质量培养方面的政策举措




F7FD  

▲副校长、党委宣传部部长吴开俊主持会议

 权威发布

《广州大学2023全国本科招生简章》

11078

广州大学 等你来报!



1B62B


广州大学发展如何


广州大学是以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命名的综合性大学,于2000年合并组建,有着90多年的办学传统,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现有大学城、桂花岗、黄埔研究院/研究生院“一校三园”。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本科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以“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爱体育、懂艺术,能力发展性强”为人才培养目标,设立“文体艺语劳”五个公共素质教育中心,致力于培养具有广大底色的创新型人才。学校坚持人才强校,通过培育与引进并举,基本形成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学术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重大需求导向、一流建设、创新引领、特色发展、精准聚焦的发展原则,按照“理厚工精、文优教特、交叉融合、创新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人文社科、理科类优势学科内涵建设,提升基础学科支撑能力;强化师范教育、艺术类学科特色建设;面向新科技领域和高新技术产业需求,集聚工科力量、强化交叉融合,增创和形成新工科优势;探索拓展以生物医药、基因编辑、生物信息、脑科学等为重点主攻方向的新医科。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依托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的国际影响力,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拓展国际/港澳交流与合作。


学科突出优势


近年来,广州大学整体办学水平和国内外影响力快速提升。


● 学校在2021-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连续三年进入前100名


 在 2022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榜中位列世界第521位,中国内地高校第78位。


 在U.S.News2023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大学第551位,中国内地高校第56位。


● 在2023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列全球高校第 601-800位。


● 73个专业上榜“2023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上榜专业占比高达97.3%


● 13个学科上榜2022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31个学科上榜软科2022“中国最好学科”,其中2个位列全国前10%、6个位列全国前20%


● 40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52个专业入选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含国家级)。


● 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数学、植物学与动物学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广州大学今年招生有什么亮点


2023年广州大学本科招生专业76 

招生规模7580 

其中,广东招生计划为6632 

理工类专业的比例继续提高

占招生专业数的55.26%

占招生人数的54.63%


今年新增“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数字经济”两个专业

信息类和师范类招生人数有较大增长

加大省外热门专业投放名额

 

我校今年招生专业涵盖

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

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

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





1.优质专业的招生人数占

   总计划数提升到88%


立足湾区建一流创新型大学

六大类一流专业更具“含金量”

11D53    


广州大学将本科生培养质量视为学校的生命线,深耕学科专业内涵建设,不断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今年,广州大学招生专业中包含了4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加上省级优势特色专业,优质专业的招生人数占总计划数提升到88%。近五年来,学校本科招生规模维持不变,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学校不断出硬招、实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重点依托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了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经管社科、人文艺术、师范教育、基础理科六大类一流专业方阵;本科毕业生近年来均实现充分就业,进入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和获签香港建造咨询类企业、入选广东省委组织部选调生的人数以及升研率均大幅提升


突出“面向未来需求+高质量培养”双驱动,以“智能赋能、数字赋能”改造新工科专业,用数字化、智能化推动新文科、新师范建设,让传统专业焕发新活力、新增专业凸显优势特色,从而真正办好行业产业和国家区域需要而学校又有充足资源保障的精品专业。近年来,广州大学聚焦新工科、新文科、新师范建设,强化基础理科实力,积极探索新农科发展,不仅设置了智能制造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网络空间安全、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安全、遥感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着力推动“智”“数”类专业更好地适应和满足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产业旺盛的人才需求,同时借助新文科、新师范建设,加强基础理论和通识教育,突出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推动文科类传统优势专业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变化、适应行业产业需求、适应新科技应用”


今年学校进一步增加热门专业,尤其是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机器人工程等信息技术类热门专业招生计划共计85人。另外,今年新增的“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将依托学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及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硕士的学科优势,培养在集成电路与系统等相关行业从事工程应用、设计开发及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人才;新增的“数字经济”专业,培养熟练掌握数字经济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较强的经济大数据统计分析、行业大数据应用分析技能以及产业数字化战略规划和建设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两个新增专业招生计划共计120人。







2.全面畅通人才培养双通道,

   深度对接人才分类培养

广州大学已全面畅通

“拔尖创新+卓越应用”人才培养双通道


2023级本科生将全面对接人才分类培养,成为小班化、个性化、差异化发展的受益者。学校优化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卓越应用人才分类培养模式,2023级本科生入学后第一、二、三年级都可选择本专业或本学院的拔尖创新班或卓越应用班,进入小班制的分类培养通道。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着眼于“科教协同—高质量研究生深造”,突出“基础+创新”,通过夯实“五基”(基本理论、知识、思维、技能、方法)、实施“五早”(早安排导师、早进科研团队、早进课题组、早进实验室、早出创新成果)引导学习志趣、提升学生的创新发展能力,目标是大部分学生毕业时能升读高水平大学的研究生;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着眼于“产教协同—高质量就业创业”,强调“五基”“五实”(实验室实操、企业单位实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劳动实践),通过大学的历练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适应行业产业发展的能力,目标是毕业生能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


            60D7E  


坚持早选拔、早规划、早定向,广州大学围绕“重大基础设施安全+智慧运维”“网络空间信息+智能应用技术”两大创新枢纽学科探索实施“优才培育行动”,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试点“本硕博贯通培养实验班”;围绕“新材料新装备新制造”“地理空间信息与智慧生态环境”“合成生物学与智能育种/精准医疗”“数字经济与数字文化”“大数据/认知科学与智慧教育”交叉创新平台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学校制定了贯通培养方案和跨层次课程体系,以学科特色、导师优势、国际交换和奖助学金等支撑优秀本科生进入贯通培养渠道,定期进行动态考核。





3.招生要点

① 持续优化专业组,助力考生锁定心仪专业

广州大学将持续按学科类别优化专业组调整设置,细分学科相近或类别相同专业设置院校专业组,更有利于考生锁定心仪专业组,尤其今年设置了“师范教育组”“规划建筑与土木工程组”“全媒体与传播(物理)组”“全媒体与传播(历史)组”,更能契合考生兴趣特长,解决考生志愿填报的后顾之忧,考生可大胆填报。


今年,广州大学的专业组主要有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组、大数据与数理组、先进制造与智能技术组、规划建筑与土木工程组、数字经济与管理(物理)组、化学组、交通工程组、地理学科(物理)组、生物与环境组、中外合作办学(物理)组、人文外语组、数字经济与管理(历史)组、思政教育组(必选思想政治)、地理学科(历史)组等。


② 提供微专业选择,助力考生多方面发展

为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进一步突破传统学科专业限制,广州大学首批设置了8个微专业培养跨学科人才。微专业以培养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型人才为目标,围绕某个特定学术研究和应用领域、产业发展需求,开发和开设系列核心课程,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习主修专业的同时,根据兴趣专长修读微专业。目前校内已开设元宇宙智能决策与人机交互、数字治理、低碳能源、大健康科学与技术、智慧建造、数字法学、家庭教育指导、智慧健身与运营管理等微专业。


③ 拓展跨国(境)交流培养

在国际和港澳交流方面,学校扩大跨国(境)人才合作培养计划。学校已与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合作举办“1+2+1”“3+1”“3+1+1”等联合培养项目63个;已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资助超过1300名本科生赴剑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西澳大学、华威大学、海德堡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交流学习或攻读学位;旅游管理专业与法国昂热大学等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年,累计培养本科毕业生1558人,其中近90%的毕业生获得中法两国双学士学位,20%的毕业生被国外知名高校录取为研究生;学校还将积极为在校本科生提供赴港澳交流交换的学习机会。


④ 单独设立“师范教育组”,免考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广州大学有17个师范专业(14个普通类师范专业和3个艺体类专业),其中省级以上优势专业占比达94%。今年专门设置“师范教育组”专业组,较去年增加了125个师范类专业招生指标,增幅约10%。


我校继承了原广州师范学院优良的师范教育传统,是广东省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为广东省免试认定教师资格证高校之一,师范教育专业门类齐全,底蕴深厚,声誉良好,已形成师范专业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师范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内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合格即可免考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全部或部分科目,经认定可取得相应教师资格。


⑤ 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继续出台免试任选转专业政策

广州大学录取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对于报考广州大学的考生,出档后,只要符合录取条件、服从志愿调剂,学校概不退档。近年来,新生录取志愿满足率高,均超过92%。今年,省外招生较去年增加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天文学、法语、日语、法学、小学教育等5个专业,增加录取名额。为增大被录取机会,建议考生可填报广州大学多个专业组。


在校期间符合条件的学生在大一大二都可以申请转专业,今年继续出台免试任选转专业的优惠政策,即高考成绩排位位于被录取学生前50%(分省分类计算排位,不含教师公费定向专项、部分地区地方专项、中外合作项目和艺术体育类),且第一学期学业成绩排位在本专业排名前10%的学生,可在首选物理(理科)或历史(文科)对应的所有专业组中免试任选转专业(艺术体育专业除外)。广东省外的考生享受同等政策,选择专业范围不限于在该地区的招生专业。


⑥ 持续优化育人环境,陆续投放新建基础设施

近年来,广州大学积极拓展“一校三园”办学格局,持续优化提升校园环境,大力推进大学城校区新建综合教学楼、科研创新楼、学生和教师公寓、风雨球场以及建设黄埔校区(黄埔研究院/研究生院)、提升改造桂花岗校区办学设施等,着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为适应“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学校大力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打造系列“智慧教室”,为学生提供搭载智慧教学软件及设备的交流空间,实现了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深度应用,能为师生开展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资源支撑。





4. 招生专业目录

广东本科批普通类招生计划表

首选物理

C32DA



首选历史

5E42E


艺术、体育类

2A9C9



地方专项招生


39145



中外合作办学


8C06



提前批教师专项

41EFA




省外招生专业计划表

undefined
11A43B


图片    



更多招生信息


请关注“广大招生”公众号

同时加入招生咨询QQ群

你想了解的

专业人员会为你一一解答


B3A2      

广州大学

本科招生网

AA38      

“广大招生”

公众号

DD48      

广大本科招生

智能问答

            98629  


广州大学联系方式

图片            

 ● 地址 :

大学城校区 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桂花岗校区 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桂花岗东1号

黄埔校区 广州市黄埔区S378(九龙大道)海丝知识中心B3、B4栋

 ● 招生咨询热线 :

020-39366232

 ● 招生咨询QQ群 :

广大招生-广东物理1:529728819

广大招生-广东物理2:729320859

广大招生-广东物理3:434788188

广大招生-广东物理4:650903792

广大招生-广东历史1:720835195

广大招生-广东历史2:213951261

广大招生-艺体类:701459127

广州大学招生省外理科:564060395

广州大学招生省外文科:710981225

广州大学港澳台本科招生咨询群:482394308

undefined  




新生的蝴蝶

承载着希望

蕴藏梦想的种子

终将结出丰硕的果实

期待九月的邀约

你我广大相见



下一条:【读懂学院】以德载学 务实创新——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

邮编:510006        邮箱:webmaster@gzhu.edu.cn

通讯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移动网站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

广州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1999-2021      粤ICP备 050088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