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 栏

首 页

专 栏

徐俊忠: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与广州大学的担当

学术举办时间 学术举办地点 广州大学副校长徐俊忠发言摘要
主讲人 广州大学副校长徐俊忠 主题 徐俊忠: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与广州大学的担当

以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为目标,体现了广州决策者引领城市实现超越自身原有发展样态的宏大气魄。

长期以来,人们都把广州标定为工商业发达的城市。这种标定是合乎实际的。广州确实由于工商业的发展而不断走向兴旺并为世界创造了机会。但不论世界还是中国,要真正获得世人的尊重和敬重,仅有发达的工商业是不够的。历史上的犹太民族就是一个商业的民族,但没有由于犹太人的商业成功而使其获得世界的尊重。相反,正是犹太人的商业特性使其备受世人非议,莎士比亚笔下的犹太人形象几乎都是自私自利的奸诈财迷;马克思也认为,犹太人招惹嫉恨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过于商业和过于金钱。他指出,“钱是以色列人的嫉妒之神;在它面前,一切神都要退位”。因此,犹太人的解放只有当社会消灭了做生意及其前提,才是可能的。这些年来,广州一方面在收获工商业发展所带来的繁荣与富裕,另一方面也仍在遭受所谓“文化沙漠”的冷嘲热讽。我们尽管可以理直气壮地去批驳这种不公正的指责,但我们是无法改变人们心底里的标定的。其实,不论中国还是西方,发达的商业可以造就出令人羡慕的繁荣与富裕,但仅有商业却难以唤起人们对于这种繁荣与富裕发自内心的敬重。究其原因,也许就在于“人是文化的存在物”。时下,广州在提出建设国际商都的同时,响亮地提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这是广州决心超越自身发展样态,重铸发展灵魂与气质,实现城市内涵的更新与提升的一种宏大气魄。

致力于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广州何以可能?一般而言,世界文化名城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是所在城市对于世界文明,尤其是近现代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本源性意义,如雅典和罗马等地。第二是近现代发生过具有世界性重大影响的历史、文化事件,并产生和汇集了较多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文化名人,如伦敦、巴黎等。第三是有着较为深厚的历史积淀,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性格与特征鲜明,成为世界文化大观园里显示度较高的独具一格的文化样态。显然,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广州不是也不可能是第一、二层次意义上的世界文化名城,然而,从广州的历史底蕴、拥有的历史文化资源状况和文化特征与个性等方面看,广州完全有可能成为第三层次意义上的世界文化名城。但从可能到现实,关键在于凝聚共识,并持之以恒地诉诸于文化保护、培植和建设行动。

致力于世界文化名城的建设,大学具有其他社会群体无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的最大优势是集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于一体。这些年来,广州大学借助“广州人文历史研究基地”、“广州十三行研究中心”、“俗文化研究中心”和“岭南艺术重点研究基地”等文化学科平台的搭建,把大批学者的研究引向为文化名城建设服务的轨道上来。最近,在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战略的鼓舞下,广州大学进行了学科动员和整合,有关广州历史文化遗产和资源的发掘、整理、保护、传承、开发与利用等,将上升为广州大学人文艺术学科发展的学科目录,成为持久开展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的常规科目。我们相信,这是一片能够实现大学服务社会发展和成就学者学术大业相统一的崭新空间。为抢救濒于失传的民间艺术与工艺,广州大学已经调整研究生的招生计划,今年九月我们将迎来第一批体量不会太过袖珍的、以民间艺术与民间工艺为方向的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目前,我们正在借助获得国家首批专业学位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的有利条件,大力度地改革艺术硕士的培养方案,力争以这批艺术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为起点,使广州大学成为岭南艺术与民间工艺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以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为契机,广州大学开始遴选和聘请民间艺术大师和文化遗产传承人与大学专职学者共同组建民间艺术民间工艺的传承与研究机构,大学将发挥凝聚民间艺术大师和工艺大师的纽带作用。一批以抢救和保护民间艺术与工艺的研究课题也开始布设,走出校园,走进民间,进行深入细致的田野考察,成为开展课题研究的重要方式。带有历史厚重感和现实鲜活感的研究成果也在开始推出。我们还希望通过努力挖掘,收集民间艺术与工艺的物质载体,在条件成熟时,建立广州大学民间艺术与工艺博物院,为民间艺术与工艺的保护、传承、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撑。我们认为,本土的民间艺术与工艺是城市文化的个性魅力与底蕴的最直接传达和体现。广州大学致力于这一领域的工作,就是要以严肃的学术方式,对具有厚重底蕴的广州历史文化做出厚重的阐述与开发,以彰显广州文化的个性与魅力。这是广州大学贡献于城市建设的应尽使命。希望有关部门对于大学的这种努力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鼓励!

(稿件来源:广州大学副校长徐俊忠在广州地区社科专家座谈会上发言摘要 编辑:肖湘)

上一条:教育学院“广大行知论坛”系列讲座公告 下一条:【学术前沿】王杰:中国美学史“学派无主干,根基有共识”

邮编:510006        邮箱:webmaster@gzhu.edu.cn

通讯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移动网站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

广州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1999-2021      粤ICP备 05008855号